大一班学习记录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    大一班学习记录
2025年1月7日 15:48
浏览量:0

锦溪中心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水美锦溪”博物馆资源融入幼儿游戏创造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学习内容

“博物”视野下,幼儿园班级博物馆课程的创设探析

出处

网络

学习人

朱紫媛

学习时间

2024.09

一、追随幼儿兴趣和需要,确立博物馆课程的主题

(一)基于儿童视角,捕捉课程生发的契机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课程观。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相契合的。幼儿在课程中扮演着主动参与和探究者的角色,教师则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满诸多学习与探索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件、游戏等,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展开深入探究,在不断拓展幼儿经验的同时也拓宽了园本课程的广度。

以大班“纸博物馆”课程为例,课程的主题来源于幼儿,来源于教师对班级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关注。每到自由活动时间,我们班的几名幼儿会向我要几张纸用来折纸,对于孩子自发的兴趣、爱好我很支持,所以我总会收集好一些使用过的打印纸放在一个固定的篮筐里,幼儿可以自主取用。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幼儿的折纸兴趣不减,甚至加入折纸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除了会给我展示各种各样的造型,还会分享给他们关于纸的一些发现。捕捉到幼儿对纸进一步探索的兴趣、需要以及结合我对纸这一低结构材料初步的价值分析后,我和幼儿共同确立了以“纸”为探索主题的博物馆课程。

(二)基于观察与谈话,梳理幼儿的已有经验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应有的专业行为。”由此可见,观察幼儿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前提,只有在充分的观察后,我们才能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分析和判断幼儿的发展需求,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策略。

在确立了班级博物馆的主题之后,我继续观察幼儿与纸开展游戏的情况,并通过一系列谈话了解幼儿现阶段的想法。我发现幼儿开发了与纸相关的许多新玩法并对纸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基于对幼儿的观察以及谈话,我将幼儿对纸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需求进行了梳理,并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见下图),从而明确幼儿接下来想要探索的思路。

二、多方参与合作,共同创设班级博物馆的初步环境

(一)珍视多元资源,将资源转化为环境呈现的重要部分

在博物馆环境的创设初期,除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外,家长、社区都是不可忽视的参与者,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以我们班级的“纸博物馆”为例,在前期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时,除了幼儿园里现有的种类,我们充分发挥家长资源,收集到了家长在工作中常用纸的种类。例如:在超市工作的家长提供了一些宣传单;在纸箱厂工作的家长提供了幼儿园没有的纸箱类型等。幼儿和家长将这些不同种类的纸收集之后投放在我们的博物馆中,并按照幼兒的想法进行分类和展示。

(二)结合区域游戏,在区域中创设互动式的探究环境

在博物馆的环境中,除了呈现一些和主题相关的事物供幼儿欣赏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和探究的环境。幼儿园的博物馆课程应该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特别是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所以需要初步创设能够引发幼儿思考和互动的主题性区域游戏环境,让幼儿的探索和游戏过程得以展示,也能保持他们的游戏兴趣。以大班“纸博物馆”课程为例,我们将幼儿和家长一起创作的纸艺术品呈现在美工区,并投放了一些关于纸的艺术展览照片以及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纸,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艺术创作。在科探区,我们初步创设了“问题墙”和“发现板”,幼儿在对纸展开探索时,可以将自己的问题与发现及时用表征的方式记录并呈现,从而引发同伴之间、师幼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探究活动的不断推进。




您现在的位置:

最新文章

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