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情感体验
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情感体验
昆山市锦溪中心幼儿园 周琴
摘要:幼儿园所有学习领域中,音乐应该是最易激发幼儿情感的了。优美动听的旋律,创设了一个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音乐一响起,幼儿便手舞足蹈,摇头晃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感受。 有人将“情”比喻为音乐的“灵魂”。孩子们正是为此“情”所感、所动,受到了美的熏陶。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幼儿的情感。
关键词:幼儿 音乐 感受作品 情感因素 情感表现 情感氛围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目标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情感活动。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现代教育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学校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面向未来,要引导幼儿能尽心、尽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让他们唱出心中最美、最动听歌,给每一个幼儿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和笑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自己的饱满、丰富的情感来拨动幼儿情感的心弦,让他们在音乐声中歌唱、舞蹈、游戏、共鸣。让幼儿在音乐声中萌发感受美、寻求美、表现美的情趣。幼儿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一个“趣”字,只有抓住了幼儿的情感线索、情趣要素,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从音乐作品中挖掘情感因素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既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幼儿可以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作品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在心灵深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同的乐曲的旋律、节奏、音色、音强、速度的变化,都可以表现各自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了音乐作品特点,才能引导、启迪幼儿去体验、去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美。有关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即在幼儿眼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人类一样具有生命和感情。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为出发点,充满感情地去表现作品的感情,让自己的感情与音乐有机地融为一体。例如,孩子们都喜欢模仿大人活动。在小班音乐活动“欣赏摇篮曲”中,教师可以作如下的设计:给孩子们每人一个自制的“摇篮宝宝”,作为活动的辅助道具。在活动过程中,大家怀抱“摇篮宝宝”,爱抚、哄拍。如同“妈妈、爸爸哄宝宝睡觉一样的场景。教师让大家用鼻音词“呣”来哼唱,引导孩子们熟悉摇篮曲的旋律。还让幼儿做出各种哄宝宝入睡的姿势与动作,如“摇摇宝宝”、“拍拍宝宝”等。幼儿在模仿母亲哄宝宝动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摇篮曲的旋律。接下来,教师让大家对宝宝说悄悄话:“宝宝快困觉,眼睛闭闭好⋯⋯”“宝宝真正乖,妈妈就是爱⋯⋯”等,达到理解和掌握歌词的目的。教学以幼儿的情感为起点,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感受摇篮曲蕴含的情感。在如此安详和谐的氛围中对摇篮曲的理解逐步深华,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在体验中表现,对爸爸、妈妈的慈爱有了实质上的认识。
再如,学习歌表演《小海军》时,孩子们头戴水手帽,感受威武、雄壮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的同时,体会到战士们勇敢坚强、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激发出英勇、无畏和热爱军人的情感。《我上幼儿园》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幼儿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简单,内容贴切。活动时,教师可让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的意思做动作。使其在富有节奏的肢体语言中去体会音乐的意境,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幸福。让幼儿的情感与作品蕴含的情感完全融合。在愉快、活泼的音乐中,接受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情感
作为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音乐活动将节奏、旋律、和声、声调等各种音乐要素有机地融汇组合起来,将人类各种美好的情感都付诸乐声的表现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幼儿心灵中情感的那根弦,使他们产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在欣赏幼儿乐曲《春天在哪里》时,每当欢快优美的旋律一响起来,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黄鹂鸟,在桃红柳绿中的尽情尽情飞翔,感受春天的美,音乐的美,领略阳春三月的美好,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让音乐课堂充满绿色的生机和活力;当幼儿学唱着《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做事情要有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歌曲《拔萝卜》告诉幼儿要依靠大家的力量,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唱《爱护小树苗》让大家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大家都要爱护绿化;《找朋友》使幼儿体会到友情的温暖,团结的快乐⋯⋯上述教学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从幼儿园这一层次来说,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来看,音乐活动在激发幼儿情感方面都有着独具一格的教育效果。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幼儿的发展水平还很不均衡,还存在许多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渗透功能。可以让一些情绪不稳定、好动的幼儿多听听平和安详的轻音乐,能够稳定他们的情绪;让那些心理内向、不爱说唱的幼儿,多听听一些群情激昂的乐曲,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慢慢培养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
三、在音乐活动中营造情感氛围
教师的情感表现对于幼儿有着极为强大的感染力。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情感丰富的工作群体。一个生性孤僻,对人冷漠的人是不适合幼儿教师这一岗位的。幼儿教师应以“爱生乐教”为天职,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从教师一言一行之中感受到一种高尚的情怀与脉脉的温情。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中,教师扮演着老师、妈妈、大姐姐的多重角色,要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关怀幼儿。带着他们在无拘无束环境中开怀高歌他们喜闻乐见的童谣、儿歌等,以培养幼儿与教师亲密无间的感情,让他们敢于大胆表现自己,勇于提高活动能力。当孩子们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了一种亲切感、信赖感,就能够创造出一种健康、和谐、融洽、愉悦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思维更趋积极,情感更趋丰富。
除了上述的情感软情境外,教师应重视创设有利于幼儿情感发展的硬情境。像音乐室内里的中外音乐家图像的悬挂、音乐情景的布置、主要乐器的展示等,都是一种硬情境的要素。这些物件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在常规音乐教学中,如不间断地提供恰当的音乐刺激,可以让幼儿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促使幼儿的音乐潜能得以有效地的发掘。有条件的幼儿园,或以幼儿艺术发展为特色幼儿园,可以结合开展区域活动,设置“民族音乐区域”,在区域中放置一些我国各民族的乐器(琵琶、芦笙、巴乌、马头琴、冬不拉,葫芦丝等)、少数民族舞蹈的服饰、头饰、道具等。在洋溢着民族风情的音乐声中,让幼儿自由玩乐、自由创作,自由表现、培养幼儿音乐的活动能力表现能力。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唱,让他们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丰富情感。
总之,激发幼儿的情感的目的在于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激发学生的情感现在是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课题题,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全面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轻情感,重技能或意识,重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孙丽芳;幼儿音乐智能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初探[J];黑河教育;2010年01期
2. 邢莺,音乐教学中审美情感及欣赏实践[J];文理导航(下旬) 2013(z1)
3. 李新芳;如何上好幼儿园小班音乐课[J];学周刊;2011年29期
4. 陆珊珊;让幼儿成为身背快乐音符的小天使——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积极、主动性[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5期
5. 金晓茹;如何创设幼儿音乐欣赏环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年01期
- 2025-04-25
- 2025-04-18
- 2025-04-11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3-27
- 2025-03-20
-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