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大班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情况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论文    浅谈幼儿园大班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情况
2019年8月31日 15:52
浏览量:0

2018年06月19日

浅谈幼儿园大班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情况

昆山市锦溪中心幼儿园 沈岚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进入了幼儿园,使幼儿园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大量的材料涌入幼儿园,幼儿园是否合理或者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幼儿园是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的呢?

大班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转折期,也是孩子从游戏阶段到学习阶段的一个转折期。在此期间,如何帮助幼儿成功渡过这个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晨间,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到幼儿园,进入教室的第一个集体活动就是晨间室内活动。晨间室内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一个环节。因此,我想从幼儿每天都要进行的晨间室内活动入手,研究幼儿园大班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情况。

首先笔者想先谈一谈实习期间发现的问题,并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活动材料的投放不够合理

笔者实习的幼儿园每天幼儿的晨间室内活动的种类大致有9类。活动的材料以纸质类为主,其次是塑料制品,最后是木制品。每日的活动基本上固定,少有变化,容易出现幼儿不感兴趣、游荡的现象。此外,在该班的晨间室内活动中,基本看不到建构类桌面游戏的材料。该园对活动材料使用多久更换一次就没有规定。直到活动材料用得破旧了、不齐全了,教师才会去更换活动材料。在操作上,这样虽然可以节约成本,但是,幼儿的学习效率会随之降低,甚至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有所下降。幼儿很明显对新的、颜色鲜艳的活动材料感兴趣。

(二)活动的区域设置不够科学

在相互交往中,大班幼儿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像飞行棋、磁铁迷宫等合作游戏,幼儿的互动比较多,而比如七巧板、纽扣、汽车排列等独自游戏,幼儿的互动比较少,需要幼儿独立完成。幼儿进行阅读时就更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在不同类型的游戏需要不同的区域环境,将这些游戏混在一起设置,会互相影响。合作游戏的幼儿情绪比较高涨,经常大声喧哗,而独自游戏的幼儿会被这样的声音吸引,转移注意力。

(三)活动主题类型缺乏趣味性

根据幼儿课程的展开,教师将主题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材料投放到晨间室内活动中。随着课程的逐步开展,教师会为幼儿提供教学过程中相应的材料或者重新制定适宜的规则。能够根据主题特点来投放活动材料是一个巩固知识和技能的好方法。但是,现在的主题一般由教师提示或预设的多,幼儿自主提出的少。开展具有主题特点的活动时,这些主题都是教师站在成人的角度揣摩出来的,可能幼儿并不感兴趣。而且幼儿对于已经操作过的或者并不能很好操作的时候就会出现排斥。这样会使得整个活动缺乏针对性,幼儿的兴趣不浓,活动的持久性不强。

(四)活动中幼儿互动不够积极

幼儿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不但是在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而且同时也是在学习同伴的学习方式、技能。笔者将幼儿的互动分为积极互动、中性互动、消极互动三大类。积极互动主要指幼儿能够与同伴分享活动材料、合作完成活动以及为同伴提供帮助。中性互动包括:借取物品、辩解、分配资源、接受帮助、提供建议、维护规则。消极互动主要指幼儿大声吵闹、争夺资源,甚至出现敌意性攻击以及告状。笔者在A幼儿园观察期间,发现幼儿幼儿的主要互动集中在中性互动。然而在游戏的过程中都会忍不住大声说话,特别是进行飞行棋游戏的幼儿互动较多,其次是在图书区的幼儿。

(五)活动中教师指导不够充分

 教师将活动材料分别放在桌上,供幼儿自由选择。在提供新材料的时候,教师会对新活动材料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包括材料的名称、玩法、注意事项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内来回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比如飞行棋的规则幼儿很难掌握,幼儿比较容易产生争执,教师就必须特别关注,及时解决。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会对幼儿整个活动情况进行讲评,也让幼儿参与到讲评过程中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笔者所观察的班级一共有42名幼儿,并且幼儿普遍活跃。由于幼儿数量多,教师对于每个幼儿的关注就会显得不足。教师会比较关注特别活跃的和一些发展稍显迟缓的幼儿,而常常忽略一般的幼儿。

以上,是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根据发现的问题,笔者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一)增强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皮亚杰曾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丰富的晨间室内活动材料会促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变得更自信大胆。活动材料的种类丰富,可以在同一活动区域提供多种类型的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和表现。根据不同位置的不同教育功能,投放丰富多彩的材料,是材料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匹配,且材料数量上要充足、形式上要多样,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设置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科学区、阅读区等。在不同的区域教师提供不同的活动材料,比如建构材料、益智游戏材料等。

以大班为例,大班幼儿具有相对丰富的游戏经验,能够在活动中主动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大班幼儿喜欢合作游戏,能按照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活动材料并有计划地进行游戏。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也要了解幼儿对材料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帕普拉和罗斯对游戏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插塑游戏中的任何一种材料都对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1]。在晨间室内活动中,可以适当加入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插塑材料。插塑材料体积小、颜色鲜艳,能根据不同的拼插方法创造不同的形态,让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和想象能力。

在阅读方面,大班幼儿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间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当他们在书中看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时会非常兴奋,还常常缠着成人教他们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很强。到了大班下学期儿童会聚在—起边看图书边连猜带懵地念书中的文字;阅读成了他们很大的乐趣。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大班幼儿对图书的需要,合理提供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图书,供幼儿自由选择。

(二)提高区域设置的科学性

在大班幼儿的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幼儿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其他幼儿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在幼儿活动区域的设置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的种类,发挥教室的最大价值。教室可以按照以前的摆放方式,保留原来的教师座位,但是在组与组的设定上更加明确,对于不同活动材料的投放应该更加科学划分。比如,合作游戏和独自游戏要加以分开。我们可以将需要合作的活动材料设置在一起,相对安静的活动材料设置在一起。避免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提倡主题类型的民主性

大班幼儿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主题提供相对应的活动材料,应该要充分参考幼儿的意见。在设置活动材料的时候,我们可以征求幼儿的意见,让其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也可以让幼儿对提供的活动材料产生兴趣,对其的持久性也会增强。我们还可以通过材料之间的组合,让活动材料变得灵活,使材料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服务。既满足投放材料时的一物多用,也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幼儿在之前学习的新技能,也能弥补之前学习中的不足,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促进幼儿互动的积极性

《纲要》中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采取让幼儿参与评价的方法来增加幼儿的积极互动。

大班幼儿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因此评价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先请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最后进行集体评价。通过这一评价过程,既可以让幼儿看到自己的操作成果,从同伴的肯定中获得成功的自豪感,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幼儿学习到新的技能。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对同伴学习的渴望。

幼儿展示成果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请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还可以请幼儿从其他幼儿的作品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谈一谈喜欢的理由为什么选该作品。还可以集中展示多件优秀作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些作品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值得大家学习的方法以及用什么方法让作品完成的更加好。通过对作品的交流,满足幼儿同伴交流的需要。对于那些晨间室内活动时遇到困难的幼儿,教师应该请他们说一说自己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打算怎么解决等,引导该幼儿和其他幼儿思考怎么处理这样的行为。也可以请幼儿帮助其他幼儿,在互帮互助中体会积极的同伴互动。

让幼儿参与评价是增加幼儿积极互动的良好手段。可以促进他们学习独立地判断事物,更多地了解其他幼儿的操作技能,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满足了幼儿自由游戏、学习的需要,使晨间室内活动成为一种真正有效的学习情境。

(五)加强教师指导的多样性

在提供充足材料后,教师应观察幼儿游戏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材料,有效地利用活动材料,以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对于复杂的活动材料,教师应及时指导;而对于相对简单的活动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或者考虑更换活动材料。

以自由、开放的形式展开晨间室内活动,整个活动的进行中都离不开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幼儿离园之前的一段时间,向幼儿介绍新材料,并且和幼儿讨论新材料的使用方法,示范新材料的具体操作;另一方面,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当着同伴的的角色,和幼儿一起游戏,引导幼儿在“同伴”的影响下获得新的游戏操作技能。

在教师参与幼儿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耐心观察,然后在考虑以什么方式参与幼儿的活动。当幼儿面对教师投放的新材料无从下手或者对材料不感兴趣的时候,教师应当找准时机介入,引导幼儿对材料产生兴趣。然而,如果教师参与过早,会使幼儿失去主动探索新材料的机会;相反,如果教师参与过迟,就可能会致使幼儿直接放弃探索。因此,教师要观察幼儿,当幼儿的探究行为或结果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是教师应参与;当幼儿有求助需要的时候教师应参与;在幼儿发生困难,发生纠纷或想要放弃游戏时教师应参与。教师有效的参与活动是幼儿顺利开展活动的重要保障。

最后,笔者认为晨间室内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段时间,利用好晨间室内活动这一平台,充分发挥晨间室内活动的教育价。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国外先进经验的涌入,对幼儿园晨间室内活动情况的研究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以促进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全面提高,继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上是笔者对于幼儿园大班晨间室内活动开展情况的一点认识和看法。

参考文献

[1].林群娣,《浅谈幼儿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西江教育论丛,2001年第2期

[2].张琴,《幼儿园晨间活动的高效性组织策略》,《科技信息》,2010年第12期

[3].孙甜甜,《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 年20期

[4].杨虹,《幼儿与材料的对话》,《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年02期

[5].刘娟,《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5期

[6].欧卫丹,《幼儿自我价值的实现——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研究》,《北方文学:下》,2012年第10期

[7].谢洁,《幼儿喜欢的桌面游戏》,《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0期

[8].陆春燕,《幼儿园晨间桌面游戏的结构化》,《游戏与玩具》,2012年9月刊

[9].吕音,《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22卷第4期

[10].赵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策略》,《江苏经济报》,2009年3月5日第B04版

[11].黄进,《关于幼儿园游戏教育化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12].周红梅,《当前幼儿园结构游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5期

[13].刘焱著,《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版

[14].邱学青著,《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版

[15].柳阳辉、张兰英主编,《学前儿童游戏》,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版

[1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版



[1] 谢洁著,《幼儿喜欢的桌面游戏》,《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0期


您现在的位置:

最新文章

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