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论文    生活即教育
2019年8月31日 15:50
浏览量:0

2017年03月22日

生活即教育

锦溪中心幼儿园? 顾晓青

内容摘要:陶行知老先生是我国近代幼儿教育的领军人物,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法规开始出现,幼儿教育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陶老先生的教育理念为我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生活教育理念是先生的众多教育理念的核心,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就是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

关键字: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幼儿园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反映了陶老先生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

·       生活即教育

美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即生活”,他提出这个理念的主要目的,即在于试图消除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脱离的状态,他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和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结合,并且教育要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因此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理论。“教育即生活”实际上就是:强调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强调“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以及学校要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必须呈现和简化现实的社会生活。

在我看来,两位大师的理念虽然看上去是相反命题,但是理念的实质是一致的,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适应型人才。人人在生活中学习,学习是无止境的,就是要求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将教育落实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比如:每天早上幼儿入园和老师之间的相互问好,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小班刚入学的幼儿来说,刚刚离开家庭温暖的怀抱,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肯定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老师早上主动和幼儿问好,一方面让幼儿感觉到老师的亲切,从而减少上幼儿园的恐惧;另一方面让幼儿能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变得胆子大一些。

·       幼儿园小班生活教育

小班幼儿生活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晨间锻炼、午餐、午睡、散步、日常劳动等都是与生活直接关联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身体的发展、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形成是最为重要的目标。生活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现实生活具有对课程内容的渗透作用、综合作用,生活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生活活动中包含了许多领域丰富的教育内容。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个别差异性,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时有好多家长问“今天吃什么?我的孩子吃饭怎么样?孩子把今天的饭菜全吃完了没有?……”诸如此类的。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是现在有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午餐时,我发现有部分小朋友对于蔬菜的认知能力比较差并且挑食问题严重,每次午餐都是和我说“老师,我这个绿绿的不要吃”。所以每次进餐前,我会给孩子介绍今天吃什么蔬菜,并且会给孩子尽量展示图片或者实物,并且讲解吃这个蔬菜的好处,让幼儿慢慢认识蔬菜并且开始吃蔬菜。幼儿园生活教育就是利用生活活动时,幼儿教师发现本班幼儿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让幼儿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及严重性。

·       游戏即工作

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午餐、午睡等生活活动之外,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活动也是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幼儿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游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在玩中学。《纲要》中也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必须重视对幼儿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游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自主性游戏,二是教学游戏。许多教师认为只有教学游戏才可以称之为游戏,对于幼儿自选、自由开展的的游戏,却常常被称之为“违规”活动。比如,一名幼儿在搭积木,他把积木搭起后又推倒,如此反复,教师就会认为他不会搭积木,立即介入指导其搭高、照猫画虎等技能,这时幼儿失去搭积木的兴趣,对教师的指导也心生厌烦了。又如“开火车”的游戏,有的幼儿正坐在椅子上,有的幼儿把椅子放倒,教师马上去要求幼儿把椅子扶好,正正规规地坐在上面“开火车”。其实把椅子放倒的幼儿有他自己的想法:我这是装货的火车,有高有低”。可经此教师一纠正,幼儿很反感,就不玩这个游戏了。游戏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安静的,也有活泼的,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只要能让幼儿身心愉悦、健康向上的游戏,我们都要加以保护,不能横加干涉和过多的指责,要体现游戏的自主性。

教师在制定游戏时要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理解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目标在游戏中的体现。玩游戏时,不能有目的地参与指导,组织活动。然而这并不是意味着游戏就是自由活动,幼儿随意玩耍。随意玩耍的游戏,并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也不能朝着幼儿教育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制定好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执行,这样才能使幼儿玩有所得,学有所得。

四、对幼儿教师的建议

幼儿园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的地方,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很多知识性的东西并不重要,幼儿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应是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学习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所以我觉得幼儿园的教学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解决各种问题。教师把幼儿园仅仅当成一个教育机构,教学、工作的意识很浓,一到幼儿园教师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一个唯一—“教师”,把幼儿当成自己唯一的教育对象,如此,导致教师眼中、心中都没有生活,只有教学。因此,我们要树立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成长的意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唤醒教师的多种角色意识,《纲要》也提出了“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并要把幼儿当成共同生活的“孩子”、“伙伴”、“朋友”……甚至把幼儿当成自己学习的对象和师长。只有当教师在幼儿园中的“教师意识”、“教师角色”有所淡化,换之而来的是教师和幼儿在共同生活中根据需要不断变换的角色,如:学习的同伙、玩耍的孩子王、知心的朋友、解决困难的伙伴和支持者……幼儿园的教学才能真正进入生活化的实质。

以往,我们总认为幼儿还小,什么也不懂,不仅没想过要把幼儿的生活交还给他们自己,甚至还一切包办代替,说一不二,霸道地替他们的生活做主。幼儿在园里要学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要学会怎么快乐地生活,而我们却是把他们的生活束之高阁,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在那学一些对他们现在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在舍近求远?在放弃人最基础的东西,而去追寻沙漠中的空中楼阁?其实只要我们能相信幼儿,大胆地把幼儿的生活交还给幼儿,甚至把我们的生活也交给幼儿,你会发现原来孩子对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则。

既是生活,就没有固定的形式,每天在幼儿园里生活是什么样的就怎么生活,一切都融在快乐的生活中,有“工作”,有游戏,有玩,有吃喝拉撒睡,有娱乐休息……一切活动没有课的模式,都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没有很明显的环节界线,没有一环紧扣一环,只有轻松和谐,只有生活中的自然。也就是说师生是在生活中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把一些发展目标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之中,这样的情境下幼儿更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更容易接受和获得一些有益的关键经验。教师使用的语言也应该是生活化的语言,有更强的亲和力,不用一板一眼,不用很严谨,完全是生活化的语言,如果一个很自然的活动,再用非常严谨的语言,总觉得更像在上课,生活化游戏化也就不存在,师生间会缺乏和谐、平等,缺乏生活的氛围了。当然涉及到一些知识点和概念性的东西是要规范的。最好是把必要的规范的语言融在自然中,加一点幽默和随意,是一种很好的技巧。

总之,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生活,给幼儿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有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孩子真正的成为生活的主人。


您现在的位置:

最新文章

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