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中的运用与实践》课题方案
苏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
《乡土资源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中的运用与实践》课题方案
锦溪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倾向逐渐加剧。许多家长一味模仿城里人,不惜本钱给孩子买各种昂贵的洋玩具,使孩子在室内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多,孩子在野外的时间相对减少。虽然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大自然贴得那么近,却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他们不认识稻谷,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红薯长在哪里。这样发展下去,这些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对土地、对自然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薄。
我们锦溪幼儿园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还有现在的80后家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吃过苦,使得他们的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财神”、“小懒汉”,所以他们便成了长辈们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从不让孩子做家务,使他们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懒汉”,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不论是国与国、还是行业与作业之间的竞争、生存、发展,最终将体现于人与人之间即人与人综合能力的竞争。能不能生存、如何发展,要靠自己不能寄希望于他人。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没有接受过能力教育的人很明显在社会需求上处于人才竞争的劣势,仅仅掌握理论是不全面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发展等各种能力的掌握,将是社会、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培养具有懂技术、动手能力强、把握流行信息、了解市场动态等多种能力的人才,必将成为教育面临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主题。
然而,更多人没有认识到手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认为动手操作用不着从小培养,长大自然会,从小做事是浪费智慧不值得,从小应该多读书,所以生活上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殊不知,学前儿童正处于经验各种生活的时期,他们的周围生活是他们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整个过程又与动手操作紧密联系。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一部分教师对幼儿的手工制作活动只认识到了其作用是促进小肌肉发育和发展精细动作等,而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则缺乏方法和途径,使活动局限于表面,不能更好、更全面地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俗话说,“心灵手巧”“十指连心”,这说明了手和大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这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由于幼儿年龄特点,他们手指小肌肉群不够发达,手的动作还不灵活,通过手工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对幼儿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有其重要的意义,第一、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是大脑的机能。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创造能力的强弱都取决于其大脑的机能是否成熟与发达。让幼儿多动手就能促进大脑很大一块区域的发展,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是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培养创造性的重要环节。第二、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第三、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敢想敢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不仅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的创造力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养成他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这些幼儿今后的发展将有深远的影响。实验证明,聪明的孩子与其从小酷爱手工活动不无关系,曾荣获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尼尔斯??玻尔,他在科学研究中的表现出的敢思、敢说、敢干精神和自信、顽强的态度与他在童年所受的家庭训练以及他从小热爱手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儿童的智慧在于他的手指上”,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在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利用各种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是课程开发的要求。而且我们锦溪幼儿园,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丰富的大课堂。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好教材、活教材,加上我镇素有“文昌阁美景”、“中国博物馆之乡”、“锦溪小吃”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充分挖掘这些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使用,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合理有效的。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乡土资源是指幼儿所在地域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名人思想、生产生活经验等。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幼儿们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密切相关的。本课题中指的是我园周边地区的包括稻草、水果、蔬菜、树叶、种子、竹子、果壳等自然资源以及农村的一些生产生活经验,还有农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废旧材料,我们也作为乡土资源来利用。
幼儿动手能力是一种能运用简单的技能进行制作活动的能力,不是简单的敢动东西,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未来社会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如何利用园本资源来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作为课题来研究,这对我们来说是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锻炼幼儿手的技能,逐步达到准确、稳定和灵巧,有利于直接促进幼儿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其次,借助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可以让幼儿掌握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方法,从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探索乡土资源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中的有效利用,并构成良好的实践操作体系。
2、充分利用自然、乡土材料,通过多种形式的制作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感受大自然物品的丰富,培养孩子乐于探索、乐于创造、萌发审美情趣,促进其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3、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促使教师不断创新,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突出我园在乡土特色。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各个班级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子课题展开,充实研究内容,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具体二级子课题研究内容为:
《乡土资源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中的运用》
《开展乡土课程活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的研究》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准备阶段。开展全园性问卷调查活动,分析我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1月)理论学习阶段。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拟订研究的任务和目标。
主要是调查分析目前我园幼儿区域活动现状,挖掘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围绕设计目标撰写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2014年10月)实验阶段。根据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小、中、大三个实验班进行重点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每学期都有课题总的研究计划和各班具体的研究计划,而每学期各班的研究计划又体现明确的材料研究方向,在小范围进行重点研究的同时,我们还不断扩大研究面,要求各班保证1小时幼儿区域活动时间。
第四阶段:(2014年11月)总结阶段。主要是撰写结题报告和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和论文等,并向全园发布研究成果,把经验向园外推行。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调查法和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辅之以文献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法、个案追踪法和经验总结等,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八、研究措施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并能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拟订的研究措施是:(一)课题管理方面:围绕研究课题,开展全园性二周一次相关科研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寻求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疑点困惑,展开讨论和磨研;督促组长定期组织小型研讨会,开展交流活动;带领教师外出参观培训,适时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相关的评比竞赛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教师方面:每月撰写好研究论文、案例,记载好研究过程;重视区域氛围的营造,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生活资源和围绕主题课程不定期开展区域环境的创设,经常性进行区域材料的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认真做好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三)幼儿方面: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参于区域材料的收集、投放等活动,有意识地增加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感性认识。(四)家园合作方面:加强家园合作,经常开展家园之间的联系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幼儿园的科研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拓宽教育渠道,认真挖掘本地资源,结合实际带领幼儿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明。皮亚杰的幼儿学习理论[J/OL].开封刘振明幼儿教育研究专页。
[2]《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3]唐淑。以陈鹤琴教育思想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自然是一本打开的书》、陶行知教育学家《名言荟萃》
- 2025-04-25
- 2025-04-18
- 2025-04-11
- 2025-04-03
- 2025-04-02
- 2025-03-27
- 2025-03-20
- 2025-03-12